第二次青藏科考隊完成卓奧友峰登頂科考任務
10月1日上午9時15分,第二次青藏科考卓奧友峰極高海拔綜合科考隊成功登頂8201米頂峰,并首次在該區域實現了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完成了峰頂自動氣象站架設和冰雪測厚,獲取了峰頂冰芯與巖石樣品,采集了極高海拔梯度雪冰與巖石樣品,觀測了冰川退縮對冰緣生態系統及其碳源匯過程影響關鍵數據,收集了極高海拔人體健康動態調查樣品和數據。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考隊首次登頂珠峰以外的8000米以上高峰,也是在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正式實施后組織的首次綜合性科考。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姚檀棟介紹說,卓奧友峰極高海拔綜合科考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卓奧友峰在珠峰西側,在這里影響青藏高原氣候的兩大環流——西風和季風的協同作用比在珠峰地區更加劇烈,是研究極高海拔西風和季風協同作用的理想區域。卓奧友峰是所有8000米以上高峰中峰頂冰雪厚度最厚的山峰,保存著潛在最豐富的極高海拔氣候變化檔案,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卓奧友峰加布拉冰川是整個喜馬拉雅山脈冰川退縮幅度最大的區域之一,是研究冰川退縮對冰緣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變化及其碳源匯過程影響的最佳區域。卓奧友峰位于邊境地區,開展極高海拔人體健康動態調查,可為深度解析高原生理適應機制、改善高原人民生命健康、保障邊境國防提供科學支撐。第二次青藏科考前期在卓奧友峰附近新發現瓊嘉崗鋰礦,開展該區域稀有金屬分布規律調查,可進一步摸清喜馬拉雅地區稀有金屬礦產資源儲量。
據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長、卓奧友峰極高海拔綜合科考現場總指揮安寶晟介紹,此次科考是在卓奧友峰地區開展的一項重大標志性科考活動,充分發揮了院士的戰略科學家領銜作用和科考隊建制化優勢,聚焦該地區地球系統科學交叉集成研究,順利實現了由科考登山人才擔綱的系列峰頂科考任務,為科考登山戰略的常態化實施開啟了新里程,服務了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重大戰略。
姚檀棟介紹,亞洲水塔變化科考分隊將首次開展卓奧友峰極高海拔氣象梯度觀測,首次測量峰頂雪冰的厚度,首次鉆取峰頂冰芯樣品,結合第二次青藏科考已經建立的希夏邦馬峰(希峰)和珠峰觀測體系,以縱橫結合的架構研究現代和過去西風-季風協同作用過程,闡明極高海拔區氣候變化特征,揭示亞洲水塔冰凍圈變化過程和機理,為亞洲水塔保護和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提供科學支撐。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長、生態系統與碳循環科考分隊長樸世龍表示,該分隊將開展卓奧友峰加布拉冰川流域大氣、冰雪、水體、土壤等全生境微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考察,揭示氣候變化影響下冰川快速退縮后冰緣區新生陸地生態系統類型、結構發育過程及其碳源匯功能特點,建立大氣溫室氣體濃度觀測站,獲取卓奧友峰地區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濃度空間分布特征,結合自主研發的“貢嘎模型”精準估算青藏高原碳匯現狀,服務應對氣候變化和國家碳中和重大戰略。
人類活動與生存環境安全科考分隊長朱彤介紹說,該分隊將在卓奧友峰首次開展極高海拔區秋季大氣環境質量觀測、調查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下土地覆被和植被垂直分布格局及上限,并由院士帶隊登上海拔6200米進行高原人類適應健康實驗,開展急進及長駐高原人群暴露于低壓缺氧環境下的生理適應性調查,為青藏高原生態環境和人群健康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礦產資源與地質環境科考分隊長吳福元介紹說,該分隊將首次系統采集我國首批卓奧友峰峰頂至大本營的巖石樣品,查明卓奧友峰極高海拔偉晶巖的展布、稀有金屬分布規律,評估卓奧友峰地區瓊嘉崗鋰礦等稀有金屬礦產規模,系統調查不同海拔高度巖層中的動植物化石分布情況,進一步摸清喜馬拉雅地區稀有金屬礦產資源儲量、揭示青藏高原隆升歷史,服務國家戰略資源儲備基地建設。
姚檀棟表示,此次卓奧友峰綜合科考是在2022年和2023年巔峰使命珠峰科考的基礎上,再次實施的極高海拔多學科交叉綜合科考活動,將與珠峰、希峰形成“一主兩翼”的“科考登山”常態化模式,標志著我國具有開展極高海拔登頂科考的體系化能力和建制化隊伍,實現戰略上的拓展。卓奧友峰綜合科考已經獲取了一批珍貴的樣品和數據,科考隊將進一步深化分析研究,促進“0到1”重大創新性成果產出;同時建立起“留得下”的長期觀測站點,與珠峰、希峰觀測體系相互連接,形成全球最具顯示度的巔峰氣象觀測網絡,為全面科學認識青藏高原構建基礎平臺,有力促進青藏高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第二次青藏科考隊成功登頂卓奧友峰
“巔峰使命”卓奧友峰科考大本營指揮現場
注:本文轉載青藏高原研究所,轉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知識,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