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熟妇丰满多毛xxxx,999国产精品999久久久久久,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黃了,蒙古國的問題有多嚴重?

2023-04-14 08:57:35 點將科技 139
圖片關鍵詞


也許未來的極端天氣會越來越頻繁,中國北方的沙塵暴就是一個預警。

最近頻繁的沙塵暴揭開了蒙古國環境惡化的面紗:近幾十年來,因氣候變遷和人為破壞導致了大面積荒漠化、水土流失、空氣污染等問題。


風卷塵沙起

       對于環境氣象工作者來說,中國的沙塵暴來源于蒙古國這件事情并沒有什么稀奇的,蒙古國南部一直都是我國沙塵暴的重要源頭。

       蒙古國是一個建立在內亞草原上的中高緯度國家,從地理位置上看整個國家全境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這就注定著其國土都位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來自太平洋的濕潤氣團難以翻越大興安嶺從東到西到達,來自北冰洋的水汽也難以到達杭愛山以南,于蒙古國南部就形成了干旱的戈壁沙漠。


太平洋水汽基本被攔在第二階梯

北冰洋不多的水汽則被攔在蒙古國北部▼

圖片關鍵詞

       在這個國家的領土上,易受荒漠化影響的土地面積占了90%。僅有最北部的庫蘇古爾省和肯特省的部分地區能免受土地荒漠化的影響,可以說荒漠草原景觀遍布了全國。

       蒙古國的植被覆蓋情況可以按地理方位進行一個簡單粗暴的劃分,即從東北到西南愈加干旱。最東北部的肯特省和東方省延續呼倫貝爾草原的余韻,夏季受到季風影響較其他地方更高,克魯倫河、鄂嫩河自西向東流過,分別注入我國的呼倫湖和中俄邊境的額爾古納河,給沿岸的土地增添了不少綠意。

       相比之下,南部則是茫茫的荒漠戈壁。這從蒙古國省份命名上也能看得出來,中南部的三個省份分別為東戈壁省、中戈壁省和南戈壁省,西南部還有戈壁阿爾泰省。這四個干旱的省份中,有三個直接與我國內蒙古自治區接壤。


東北部吧省份還好
南部則是赤裸裸的戈壁省份▼
圖片關鍵詞

       我們的沙塵暴就從這里形成。

       蒙古國南部的荒漠化,最主要的原因是自然原因,自然原因中首先歸功于其氣候特點,蒙古國全國平均降水量約為230mm,相比之下中國的年平均降水量約為560mm,相差巨大。

       就這樣相對低的降水分布還極不均勻,蒙古國北部地區的年降水量每年略高于500mm,而南部地區則不到50mm,十多倍的差距。


北部尚且有大量降雪(上)

進而形成河流,養育森林

南部則完全是黃沙漫卷(下)

(圖:NASA)▼

       我們談到降水量對一個地區的影響的時候不能不考慮蒸發量,白雪皚皚又有冰層覆蓋的南極看起來并不干旱但卻是全球降水量最低的地區之一。在蒙古國大約90%的降水被蒸發返回到大氣中,只剩下的10%。

       這10%當中有63%的降水會變成地表徑流,蒙古國是內陸國,且地勢較高,所以河流里的水有95%要流出這個國家,不能作為水資源補充。


而北邊不遠處就是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貝加爾湖

可惜這是俄羅斯的領土

(圖:NASA)▼

圖片關鍵詞

       林林總總算下來,本就可憐的年降水總量之中,只有約3%滲入土壤以補充地下水,而且大多它們以土壤水或潛水形式存在,也就是成為了所謂“潛在水資源”,不可直接被地表生物利用。

       這就導致了在南部干旱區域地表土壤和巖石基本上都是裸露狀態,即不毛之地。這種裸露的土地就是戈壁,而戈壁是源于蒙古語的一個詞匯,獨指中亞、蒙古、中國西北地區的干旱土地。

       戈壁的地表形態讓太陽輻射極容易對地表的巖石造成影響,蒙古國的溫度和氣候變化都極為劇烈。單日溫差最高可達30℃,平均年冬夏溫差巨大,部分地區年溫差可逼近極端的90℃。比如烏蘭巴托周邊地區,冬季因極端低溫而到—60℃,夏季因強烈日照和城市熱島效應達到30℃。


完美契合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

干旱和風暴是蒙古的兩大自然災害▼

圖片關鍵詞

       極端的溫差造就了極端的自然景觀,巖石在千萬年的風化當中不斷破裂變得細碎。蒙古國戈壁地區平均風速為3m/s到4m/s,細碎的砂石再經過近地面狂風的打磨,這就是沙漠里面沙子的來源。

牛羊滿山坡 

       氣候讓蒙古國的自然環境極其脆弱,易受到人類活動的破壞。

       蒙古國是一個羊比人多數倍的國家,15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養育的人口超過300萬,而牛羊等牲畜和野生動物的數量則超過6600萬。

       過度放牧是造成蒙古國荒漠化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人為因素里面最大頭的一個。根據1998年的官方統計,蒙古國18360戶家庭里面,擁有牲畜數量3130萬頭。這大大加劇了草原草場的壓力。

       其實蒙古高原地區千百年來就一直有草原民族的存在,一直有牧人在放牧牛羊,為什么惡果卻只在近幾十年顯現呢?這是因為草原生活方式的改變。

       在過去,草原民族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每隔一段時間換一片草原放牧,這就做到了讓草場輪休的效果。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蒙古國受蘇聯影響深刻,吸取了蘇聯式“集體農莊”的經驗。

       這種改變是多方面的。首先體現在居住生活方式上,習慣了居無定所的牧民不得不定居在一塊土地上,不得更換住所和牧區。其次在生產方式上,草原被劃分為一塊又一塊的牧場,每一片牧場都有自己的生產單位,牧民在這上面進行集體勞動。

       這就讓草原承擔了巨大壓力,年復一年地放牧得不到休息。而且受當時錯誤思想的指導,人們盲目追求高產量,畜群規模無序擴張,更多的牛羊、更羸弱的草場這一對矛盾愈發尖銳,造成的結果就是環境的破壞。

       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溫帶荒漠地區的環境承載力極為有限,土壤、氣候方面限制了當地的生產發展,并非是適宜人類居住的區域。從古至今草原民族的人口數量都有一個瓶頸,達到一個極值就會下跌。蒙古國建國之初全國共有70萬人口,尚在溫飽線上掙扎。今時今日,由于工業時代的來臨和醫療水平的發展,這個國家人口已經到了320萬的水平。

       更多的人口需要更多的物質來支撐,蒙古國的兩大支柱產業——采礦和畜牧,都對環境有著極大的破壞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在近30年,該國環境的惡化呈現出一個不可逆的趨勢,荒漠化程度一天天加重。

烏蘭巴托的夜

       蒙古國的荒漠化現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除了最重要的過度放牧之外,采礦業和種植業的發展也對環境產生了負面影響。

       水在這個國家屬于珍貴資源,過去幾十年里,由于灌溉、采礦的大肆利用,蒙古國多條河流的水文狀況處在惡化當中。包括但不限于水位下降、河道干涸和水體污染等等。

       以全國最干旱的南部地區舉例,過去曾孕育文明、養育一方水草的烏蘭湖、奧羅格湖等已經幾近完全干涸。有些河流雖然依然存在,但也遭受到嚴重的影響,其活力大大減小。比如位于中央省的圖勒河,與上世紀70年代相比,它年平均流量減少了32%。主要原因在于上世紀出于發展的原因,圖勒河流域270平方公里的森林遭到砍伐,大大加劇了流域范圍內的水土流失問題。

       圖勒河是蒙古國人為的對自然造成破壞的事例中最典型的一個。作為全球最地廣人稀的國家,蒙古國并沒有太多對自然進行大規模改造的能力和必要,圖勒河流域問題作為一個孤立事件,其背后是烏蘭巴托首都嚴峻的環境。

       一個最地廣人稀的國家,卻有著極高人口密度的首都。烏蘭巴托市聚集了超過150萬的人口,相當于這個國家總人口的一半。首都和其他地區仿佛是兩個國家,烏蘭巴托的城市景觀相對完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與全國大部分地區的荒蕪落后形成鮮明的對比。

       為了維持首都這個龐大城市的運作,周圍的林木基本都被砍伐殆盡。作為上世紀蘇聯式工業建城思路的延續,烏蘭巴托城市污染十分嚴重,工業廢氣廢水不經節制地排放,加上車輛的尾氣,以及城市規劃時期對綠化問題的忽視,共同作用之下,烏蘭巴托的空氣質量本來就在一個相對低的水平。每年春夏之交,揚沙、沙塵天氣對于當地居民來說也是稀松平常了。

       對于蒙古國來說,可能最嚴峻的問題在于,環境的惡化目前還看不見轉機。一方面全球變暖讓極端氣候更為頻繁地出現,表現在蒙古國的戈壁地區就是越來越高的溫差讓荒漠化加劇,越來越多的草原變為戈壁沙漠。另一方面生產方式的轉型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現下來看也沒有這個內在動力,所以人類對大自然的索取并不會有太大改觀。

       但惡果已經顯現,近十年里蒙古國境內戈壁地帶一年中發生的沙塵暴次數,比20世紀60年代增加了4倍。也許未來的極端天氣會越來越頻繁,中國北方的沙塵暴就是一個預警。環境問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置身事外。


參考文獻: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ngolia

《蒙古國生態環境與其荒漠化的關系》,劉淑娟,AriunaaOchir,劉虎俊,劉開琳,李菁菁,萬翔,陳芳

《蒙古國統計年鑒1998》


來源:地球知識局(ID:diqiuzhishiju)

作者:德米特里  編輯:大黃蜂